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成大地科博物館 『伶牙俐齒─臺灣哺乳動物牙齒特展』

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博物館即日起至4月7日展出『伶牙俐齒─臺灣哺乳動物牙齒特展』,本特展展出約30件來自於臺南左鎮、澎湖水道出土的更新世動物牙齒化石,及屏東大武山區現生動物標本。並以「草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及「牙齒化石的科學研究工作」為主題,讓觀眾透過化石與現生標本的比對,觀察臺灣哺乳動物牙齒變化與食性關係,並了解化石標本在古生物學上的研究方法及重要性。

成大地球科學系博物館說,「草食性動物」為了適應其食性,擁有「月型齒」或「脊型齒」的臼齒以擴大咀嚼食物的面積。「雜食性動物」因為既吃肉也吃植物,牠們擁有的犬齒雖然較鈍,但是仍可輕易地撕扯肉類食物;臼齒則具有圓丘狀高低不等的突起,且有寬廣的表面,用來碾磨搗碎植物類食物。「肉食性動物」則擁有發達的犬齒及尖銳的臼齒用以攻擊與切刺及撕咬獵物。

研究哺乳類的牙齒對古生物學家來說特別重要,因為它們與食性密切相關,而食性又與整體結構有關,因此牙齒便成為研究動物體機能與結構的重要指標。同種生物,牙齒的數目和形狀相同,因此在分類學上,牙齒是分類鑑定的重要依據。

另外,近年來動物化石牙齒釉質的碳、氧同位素分析,成為恢復古環境和古氣候的一個重要方式,動物牙齒微痕磨蝕特徵和保存在牙齒結石中的植物化石也可以分析動物生前的食性。想知道堅硬的動物牙齒如何成為生物學家探索動物特徵、面對古環境的重要線索,歡迎展覽期間來一探究竟。

地球科學系博物館位於成大博物館西側2樓,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觀眾透過化石與現生標本的比對,可觀察臺灣哺乳動物牙齒變化與食性關係,機會難得要保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